[趣闻巴士_探索 科学 趣闻 ] 每天与您分享各种有趣、神奇、精彩、逆天、搞笑的奇闻逸事......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而今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即将出炉,趣闻巴士的小编今天带大家说说诺奖获奖者们的一些趣闻轶事。
最“省事儿”的诺贝尔获得者-伦琴
大家都知道科学家很忙,但上面这位胡子哥,居然忙到连诺贝尔奖领奖都要省掉。
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
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最令人遗憾的诺贝尔获得者-拉尔夫·斯坦曼
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贡献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但是让颁奖委员会感到尴尬的是颁奖电话怎么打也打不通。原来拉尔夫·斯坦曼已经去世,而且就在颁奖仪式的前三天。如果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身边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那诺奖历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事情莫过于,诺奖来了,而你却在三天前离开了。
最令人遗憾的诺贝尔获得者-让•保罗•萨特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奖项。如果有人通知你,你获得了诺贝尔奖,你是什么反应?普通人肯定会大脑空白、激动、兴奋,进而在欣喜过后盛装出席颁奖仪式。但是就是有那么“另类”的人,面对如此殊荣不屑一顾。法国当代著名文学家让•保罗•萨特就是这样“另类”的人,当他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即刻对外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此奖项,理由很简单: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最“巧合”的诺贝尔获得者-惠普尔、迈诺特和墨菲
中国有俗话说“上错花轿嫁对郎”,那你见过“用错药治对病”的巧合吗?诺贝尔奖史上就有这样的巧合。
1934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医学工作者惠普尔、迈诺特和墨菲,表彰他们在发现用生牛肝可治愈恶性贫血事件上做的突出贡献。但事实上该三位医学工作者的研究并非针对恶性贫血,而是缺铁性贫血,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他们的工作依然有成效。原来牛肝中就富含缺铁性贫血所需要的铁,又富含恶性贫血所需要的维生素B12。
最“奇葩”的诺贝尔获得者-彼得·希格斯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最“不情愿”的诺贝尔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
罗伯特·卢卡斯由于在理性预期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成就而获得1995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
然而,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经预测到他会获得诺奖,于是在他们办理离婚手续时,他的前妻提出“若卢卡斯在1995年前获得诺奖,她应该分得一半的奖金”。
但在当时的卢卡斯看来,这就是个天大的玩笑,于是他答应了。到了1995年10月21日,卢卡斯真的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距离婚协议上的期限只差了20天。欣喜之外,他不得不按照之前的约定支付前妻一半的奖金,尽管他极为不情愿。为此,卢卡斯后悔不迭,认为前妻才是理性预期的大师,自己甘拜下风。理性预期大师做出了非理性预期,令人忍俊不禁。
卢卡斯曾于1986年和2004年两次访问过中国,并到了北京、上海、西安、桂林几座城市。在2004年武汉大学的演讲中,当记者问到卢卡斯对于中国的变化有何感想时,他多次用“Extraordinary(非凡)”一词来形容中国的变化。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深深地打动了这位以对宏观经济进行动态分析见长的学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