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诞生 是否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2018-11-28

 

[趣闻巴士_健康 科技 ] 每天与您分享各种有趣、神奇、精彩、逆天、搞笑的奇闻逸事......

 

26日,一则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引爆了科技界,也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目光。

据人民网报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出生了。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团队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报道称,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这则消息震惊了世界,很多媒体甚至用“改写人类历史”来形容。然而,随之而来的并不是赞美与喝彩,而是一边倒的质疑与谴责之声,当事人贺建奎及其团队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将会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贺建奎所采用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是近年生命科学领域一项突破性的技术,这种方法通过重新编辑DNA序列或插入想要的片段,从而治疗多种疾病。它使基因编辑成本由原来的5000多美元大幅降低到30美元。低成本、高效率,使它迅速成为科研医疗领域之神器,并在世界范围里开始了大规模应用。

这一被认为是精确且安全的基因编辑技术,为何这次会招来各界的声讨?原因皆出自两个字:伦理。

据媒体报道,这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婴儿,在胚胎阶段时,其细胞体内的CCR5基因被人工编辑剪切,阻断了艾滋病毒入侵人体的大门,从而达到对艾滋病毒天然免疫的能力。这一技术本身并无重大问题,引起巨大争议的是这次被用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并且完成妊娠发育和生殖。这意味着婴儿从出生就缺少CCR5基因,并且这一特性将伴随其一生,而且他们成年后,如果结婚生子,其后代也将带有缺乏CCR5基因这一特性。而且基因编辑脱靶效应使其除了改造指定基因,也有很大潜在可能改变基因组的其他基因并且这些受影响的基因都有可能会遗传给后代,并融入人类基因库。

单就这两名婴儿本身来讲,有更为简单可靠的办法使其不会遗传父母的艾滋病,剪切CCR5来防止艾滋病的遗传并不是最恰当的办法。虽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这些有此突变的人能天然免疫艾滋病毒,但与之相对的是,CCR5基因缺失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巨大隐患,如心血管异常,多发性硬化,子宫颈癌,精神分裂症,也可能导致某些病毒感染后有更严重症状。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从根源上影响生物体的各种机能,如果对患者普通的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将会对很多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即便无效,那也仅影响本人,不会殃及后代。但如果对人类生殖细胞和胚胎进行基因编辑,进而用于生养繁育,那将不但会影响患者本人,也将影响人类的后代,以目前人类的知识水平,很难保证这些基因技术百分之百没有副作用,在此时就贸然将这些基因融入人类基因库,将对未来的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而且,基因技术一旦滥用,那么外貌、智商、能力、气质都可通过基因改善,是否会破坏人类基因库的多样性,使人类变得千人一面,甚至塑造永恒的不平等?正是因为面临一系列道德和伦理层面的风险,使这方面的研究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很慎重,一些国家虽然允许,条件也十分苛刻,并且几乎都严格禁止将做过基因编辑的人类受精卵或胚胎进行生殖和发育。

这次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彻底打破了生命科学、医疗科研领域的禁忌,突破了人类伦理的底线,由此引来各相关行业众多专家的抵制就不足为奇了。从消息一经发布,各个有牵连的单位纷纷撇清与贺建奎团队的关系,足可见这一研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之巨大。

目前,对此事国家卫健委表示高度重视,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深圳卫计委也已启动对相关单位伦理问题的调查。也希望国家尽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这一行业的研究与探索,让人类利用好基因技术这柄利剑,发挥其造福于人类的效应,严控其带来的风险。


趣闻巴士带给您新鲜奇特有趣的故事,同时也愿意听您分享各类奇闻趣事。
原文出处:http://www.qwbus.com/2018110066433.html , 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发表评论